俄乌战局突变:普京面临战略抉择
乌克兰近期对俄本土发动多轮突袭,战火首次大规模烧向俄罗斯腹地。5月30日海参崴军港爆炸、6月1日边境桥梁遭袭、6月3日克里米亚大桥再遭破坏,这一系列行动彻底打破了俄乌战场原有的地理界限。
117架无人机同时出击的"蛛网行动"堪称教科书级战术。乌军宣称摧毁41架俄战略轰炸机,直接削弱了俄军34%的远程打击能力。这些停放位置原本为核军控公开的轰炸机,如今反成乌军精准打击的活靶子。
普京正面临开战以来最严峻的战略困境。报复力度轻了会被视为软弱,重了又可能引发北约全面介入。俄军事博主那句"这是我们的珍珠港"的感叹,道出了莫斯科决策层的集体焦虑。
泽连斯基团队显然在打一套组合拳。6月3日乌代表团赴美谈判时,同步公布炸桥视频绝非巧合。这种"战场+外交"的双线施压,明显是要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筹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俄方指控乌方在谈判期间发动袭击"破坏和谈"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或许正是基辅向西方证明"乌克兰仍有战斗力"的必要表演。毕竟持续获得军援的前提,是证明自己值得被投资。
核阴影从未如此迫近。俄战略轰炸机遇袭后,普京那句"现政权根本不想和谈"的狠话,与特朗普透露的"俄必须回应"相互印证。莫斯科下一步是升级常规战争还是冒险动用战术核武器,将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。
这场博弈已超出俄乌双边范畴。美国大选临近之际,特朗普突然与普京通话一小时,释放的信号耐人寻味。当"双普"重启对话渠道,泽连斯基政府难免担忧成为大国交易的筹码。
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就像当年珍珠港事件改变了二战格局,这次俄空军基地遇袭可能成为战争转折点。但关键区别在于:1941年的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反击,2024年的俄罗斯却要顾忌核战争的红线。
【信息来源】
◉ 乌军袭击俄空军基地事件 2024-06-01BBC
◉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 2024-06-03路透社
◉ 特朗普与普京通话内容 2024-06-05CNN